9月6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刊发文章,从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思政课专题教学、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报道我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的典型经验。相关报道表明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得到河南省委咨询组、中央媒体的高度肯定,为我校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安阳工学院努力把学校建成“四个自信”的坚强阵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刘京州
2021-09-06
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66项;以独著或第一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46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专利45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606项,先后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2020年度国内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安阳工学院获得的这些成就,是近两年来坚持不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努力把高校建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所取得的。
为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采取了系列措施。
首先,校领导带头上讲台。两年来,校党政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座谈会10多次,每学期为学生讲授不少于4课时的思政课,中层正职每学期为学生讲授2个课时的思政课。还建立了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参加思政理论课必修课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和教案备案制度等。每学年开学第一周,进行思政课教师宣誓仪式,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两年来,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中专题研讨、培训6次,为找准教学着力点提供方向和指导。
同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成就设置教学专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板块内容展开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解读,推动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具体化方式入脑入心。在“脱贫攻坚:影响中国惠及世界”专题讲授中,通过典型事例和相关成就数据解读,提升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通过“新冠疫情防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专题讲授,使学生深刻认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提升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和爱国意识。
第三,围绕国际热点事件主动开展中西比较性解读,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和价值导向。根据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安排“西方的双重标准及其影响”专题讲授,揭露批判西方国家人权、民主、自由等“西式”价值观念的双重标准及其虚伪性,同时结合中国政府疫情防控的理念、举措和成效进行对比,使学生们在比较中实现自我价值澄清,提升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度,坚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拓展“大课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效果,是学校的另一特色。学校与林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安阳工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院,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和激励青年学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精神。组织学生到红旗渠、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进行现场沉浸式教学。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和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该校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家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抗疫斗争,组建了“理论宣讲”、“一带一路”、“美丽中国”、“助力发展”、“教育关爱”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年都有5000多名志愿者投身到10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中,该校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从而引导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国情联系起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最近,河南省委咨询组已经在安阳工学院进行调研总结,有关做法已经得到省委领导批示,在全省高校推广。
原文链接:安阳工学院努力把学校建成“四个自信”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