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现场

刁玉华致开幕词

我校领导、老师在分会场参加论坛
1月16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省高等教育学会、河南中医药大学承办,人民网公开课平台协办的“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高端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我校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设立分会场,校长景国勋、校党委副书记孙保平出席,党办、校办、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教务处、人事处、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教师代表参加论坛。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刁玉华致开幕词。他回顾了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所实施的果断决策、取得的战略成果以及抗疫斗争所彰显的制度优势、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并总结了去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效。他指出此次论坛是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神,激发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师生把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他希望各高校深入研讨、认真借鉴此次论坛的报告内容,并对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提升育人成效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主题鲜明,强化引领。要广泛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宣传省委省政府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的有力行动,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认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二是内容鲜活,触发共鸣。要认真梳理总结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生动讲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等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挖掘梳理疫情防控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树立宣传在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的教育系统的先进典型,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强国之志,实践报国行动。三是形式新颖,润物无声。要统筹第一课程和第二课堂,融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适应学生接收的习惯,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邀请战疫英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等作报告,表演教育系统抗击疫情情景剧,演唱讴歌先进典型、传递爱国情怀的原创歌曲等形式,引导师生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四是成效鲜亮,筑基强魂。要集中多方力量,统筹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形成一批主题教育鲜亮成果,引导师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抒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在论坛上,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围绕《中国应对重大疫情制度优势的国际比较》这一主题,通过对比中西方应对疫情的一系列具体案例、具体政策、具体方法、具体数据,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显著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是战胜疫情的坚实基础、应对公共危机责任机制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支撑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冯培围绕《抗疫教材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论启示》这一主题,结合中国抗疫的伟大实践和2020年十大网络用语、2020年国内十大社会思潮、00后大学生各维度思想认知的调查报告等一系列详实的资料,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抗疫教材对于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些启示:一是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和辨析问题,把有强度的教育做得有精度;二是以自信的定力辨析和回应问题,把有高度的教育做得有深度;三是以凝聚的合力联通,把有传统的教育做得有系统;四是以共情的心力求同,把有厚度的教育做得有温度。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围绕《用好抗疫实践教材,践行立德树人初心》这一主题,结合反映中国抗击疫情战略成果和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的一系列具体数据,从疫情防控伟大胜利的重要基础、疫情防控伟大胜利的政治意义、疫情防控伟大胜利对师生的思想引领和教育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围绕《“把灾难当教材”引导青年学生树牢“四个认同”》这一主题,通过回顾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结合抗疫斗争中的一系列典型事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从用好抗疫教材是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有力抓手、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生动实践、增进大学生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激发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有利契机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宣讲。
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田宪臣教授围绕《解读抗疫致胜密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一主题,结合抗疫先进事迹,对“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结合此次疫情带来的危机和中美关系的演变,对于美国遏制中国的路径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他说,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东虓(xiāo)围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这一主题,通过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民族抗争精神,“要大家都好、要明天更好”的文化基因,“尊崇仁义之德、信守礼乐之治”的特质禀赋,“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并指出伟大抗疫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再现。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肖敬围绕《疫情下高校生命教育的思考》这一主题,结合近期国内高校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剖析了疫情对于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自杀、犯罪等突出问题,鲜明地指出了生命教育的意义是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主整体素质必然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思政教育整体工程的重要举措。他还从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家庭与社会等层面指出了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责任编辑:党江华
编 审:王 伟